返回 图纸 照片

北京动物园水禽馆

简介:

北京动物园管理委员会结合湿地修复,计划在水禽岛修建400平方米的水禽馆,作为水禽栖居、对外展示以及科普教育的场所。决策者本着环境友好的主导观念设定了目标,希望该项目紧密围绕绿色低碳理念,并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示范项目。该目标是要通过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最高等级设计认证,并且在建筑实际运行后通过运行认证。水禽馆的建造过程同样也是一个社会合作的过程,所有建筑材料和资金均来自赞助商。
    北京动物园水禽馆是一座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微能耗建筑,消隐在生态景观多样化的水禽岛之中,也是供热带和亚热带水禽栖息和科普展陈的复合型展馆

    由于水禽馆不仅仅作为供公众参观的展示建筑,而且还作为鸟类孵化、养殖、生长、繁衍的栖息地,建筑的环境品质需求比普通建筑更加复杂。针对低碳、低能耗的可持续设计策略,需要细化为面向各个专业的具体目标。

    根据不同的设计对象,水禽馆主要分为两个区域。其一是供鸟类栖息的开放空间。由于鸟类比人类具备更高的温度差耐受度,水禽住屋的温度设定阈值相对宽泛,从16℃到30℃。水禽住屋位于建筑的最南侧,一方面考虑到与自然环境协调,另一方面也使水禽获得充足的阳光。另一个区域是与人类相关的空间。这些空间包括展示大厅、会议室、辅助用房等等。为了满足人体热舒适条件,在冬夏两季室内温度控制在20℃到25℃。这样基于体形系数和功能组织之间关系的考虑,建筑围护结构形成了双层嵌套的空间。水禽住屋和会议室朝南,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太阳热能,展示大厅和其他辅助用房则朝北。

建筑面积约335㎡,其中鸟舍约235㎡,展厅、会议及后勤用房约100㎡。水禽馆不仅是一个公益建筑的建筑设计研究和建造过程实现的案例,也是一个立足于中国北方寒冷地区的从建筑学出发的基于可持续设计策略研究的实验平台。

因项目场地和建筑功能的特殊性,在项目筹划阶段就明确了可持续设计的目标:即在有限的建造经费内,借助建筑师的设计和赞助商捐助的部品,实现一座以“零能零碳”为目标的微能耗示范建筑。

水禽馆的设计过程遵循了从规划布局,到建筑设计,再到细部设计层面的逐层深化细化的顺序,并在不断强调建筑在环境中的“消隐”。这种“消隐”不仅体现在建筑视觉的层面,更体现在对场地环境与生态系统干扰破坏的最小化。

获奖:

2017 | 2017美国建筑设计奖/建筑设计-公共机构建筑
2016 | 亚洲建筑师学会建筑奖短名单
2014 | WA中国建筑佳作奖